熱線:021-66110810,66110819
手機:13564362870
熱線:021-66110810,66110819
手機:13564362870
摘要
背景:眾所周知,內皮抑素療法可有效抑制血管生成和內皮細胞生長。然而,內皮抑素與化療相結合的抗腫瘤機制仍有待闡明。
研究方法:在我們的研究中,我們建立了路易斯肺癌移植小鼠模型,并用重組人[rh]內皮抑素(Endostar)與吉西他濱按不同順序聯合治療。通過18F-FDG PET/CT成像監(jiān)測腫瘤生長,并使用丹麥Unisense氧微電極檢測腫瘤缺氧情況。通過免疫組化分析檢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(VEGF)和α平滑肌肌動蛋白(α-SMA)水平,并用流式細胞術分析細胞周期分布。
結果:Endostar降低了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表達,改善了缺氧狀況,并影響了細胞周期分布。Endostar和吉西他濱同時治療可顯著抑制腫瘤,FDG攝取量最低,氧分壓得到改善,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減少,周細胞覆蓋率增加。細胞周期分析表明,吉西他濱治療后細胞在S期聚集,而Endostar治療后細胞在G0/G1期停滯。在使用Endostar和吉西他濱治療后,觀察到G0/G1期細胞增多。
結論:我們的研究表明,Endostar與吉西他濱同時進行聯合治療可最大程度地增強各自的抗腫瘤效果。
引言
肺癌是全球發(fā)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。在中國,非小細胞肺癌(NSCLC)占肺癌病例的80%,化療在晚期NSCLC的治療中發(fā)揮著重要作用。吉西他濱是一種細胞周期特異性抗癌藥,與鉑類藥物一起用于治療非小細胞肺癌。然而,由于吉西他濱的副作用大,且易產生耐藥性,其治療效果有限。
腫瘤的生長和轉移取決于血管新生,而血管新生受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的雙重控制。特別是當實體瘤的直徑超過2毫米時,癌細胞就會開始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,從而確保腫瘤的生長和發(fā)展。目前,已知有幾種分子可促進腫瘤的血管生成,包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(VEGF-A)、胎盤生長因子(PGF)和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(bFGF),新生血管為腫瘤提供氧氣和營養(yǎng)物質。因此,血管生成抑制劑已成功治療了部分癌癥患者,更多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,以增加可用于癌癥治療的血管生成抑制劑的種類。
內皮抑素是一種源自X VIII膠原20-KDa C端片段,在內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劑中具有最廣泛的抗癌譜。重要的是,人類基因組中超過12%的血管生成調控基因受內皮抑素調控。盡管調控內皮抑素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,但各種研究表明,內皮抑素可以阻斷細胞對血管生成分子(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生長因子)的反應,進而抑制血管內皮的增殖和遷移。鑒于內皮抑素類藥物已被證明缺乏療效,2005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(FDA)批準了一種在大腸桿菌中表達的新型人重組(rh)內皮抑素,名為Endostar(rh-endostatin),用于治療NSCLC。值得注意的是,與內皮抑素相比,Endostar的穩(wěn)定性和生物活性大大提高。
腫瘤血管的結構和功能本質上是異常的,導致腫瘤微環(huán)境缺氧且具有高通透性。盡管人們對抗血管生成存在傳統(tǒng)看法,但Jain等人發(fā)現,抗血管生成療法可以降低腫瘤血管密度,增加周細胞覆蓋率,誘導腫瘤血管結構,使血管功能恢復正常。此外,這些血管結構的變化還能減少腫瘤血管的滲漏,從而改善腫瘤的缺氧環(huán)境。在這一腫瘤發(fā)生期,抗癌治療如果與放療或化療模式結合使用,效果會更好。以往的研究表明,除非與化療聯合使用,否則單獨使用內皮抑素并不能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。例如,Zhu等人發(fā)現,當Endostar與放療聯合使用時,可以更有效地抑制食管鱗癌。
此外,Ren等人的研究表明,在B16-F10黑色素瘤細胞系或A549 NSCLC細胞系的腫瘤中,內達星與環(huán)磷酰胺(CTX)和順二氨基二氯鉑(DDP)具有相加效應。然而,腫瘤血管正?;倪^程是短暫的,而且由于血管生成調控機制的復雜性,內司他與化療聯合治療的最有效給藥方案尚不明確;因此,內司他的最佳給藥方案對于改進NSCLC治療方案非常重要。本研究致力于在小鼠路易斯肺癌(LLC)異種移植癌癥模型中確定內司他與吉西他濱的最佳聯合治療方案。